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非常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29号旭捷大厦 (中华新闻报社)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乙十五号南楼二层(中国教育电视台)
2.单位简介:《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教育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我有幸在《中华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教育电视台的《公益》(《点燃希望》)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
六、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华新闻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当我们站在旁边拍照发愁的时候。两位下地干活回来的老乡把车停在我们旁边,告诉我们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记录现场情况的时候,陆续有老乡过来主动告诉我们化工厂的情况和他们深受其害的感受。这条新闻完全是扫出来,这次经历告诉我:新闻不是没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会有的,而且会是很精彩的新闻。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我们老总给我们实习生每人一份人员的名单,包括在外面的记者站的成员,要求我们熟记。其实,当每位老师来报社的时候,你都能很热情很准确的喊对他们的名字,这会很快拉近你们的距离的。
在栏目组,有些工作可能我们不是很懂,但是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参与进去。来到栏目组当天,张老师告诉我,既然你来学习,那有什么事情,你就多参与一下,希望等到你实习结束的时候,能够觉得学到了点什么,没有白来。
栏目拍摄的时候,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主持人和摄像老师。主持人有时候要重复好多遍台词,天气冷也要穿着服装,有时候在户外一站就是一天,还要保持表情和音色,等到拍完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又累又冷了。摄像老师要跟着台上的小朋友跑,摇臂老更是不断要左右动,还要上下动,一遍遍的重复,直到导演说pass了。
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很重要。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还要耐得住寂寞。当时我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三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掌握事情详尽准确的信息,挖掘事情和任务背后的东西,探究事件的内涵和本质。所谓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有耐心,细心,决心。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利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了汕头市真木公司食品分公司,体验了一回上班一族的生活,颇有收获和体会。我这次的实践主要是当了回行政打字员,主要负责行政及公司事务。当行政打字员当然先要了解事务程序、造表格式等事务,为此,我向一起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请教,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有幸能进入公司办公室做个小文员,令我兴奋不已。一起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对我都很照顾,总是在旁边指点我,教我各种工作的方法,让我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状态。第一天上班,上级领导就派给我一项任务:制作工资报表。虽然我的电脑技术还不错,对excel的功能也比较熟悉,但是制作报表的难点就在于格式与数据处理方法。我一下蒙了,坐在电脑前发呆,无从下手!这时,一位阿姨从百忙之中抽空走过来,微笑着问我:“小妹妹,哪里不懂,问阿姨,阿姨帮你忙!”于是,我就把这项任务告诉了她,她立刻拿起了纸和笔,把表格格式大致地画了一遍,然后让我照着式样先输入excel中;待输入完成后,她又一步步地引导我设计正确的计算公式,中间环节利用函数的部分最令我费解,我脑筋也总转不过弯,老出差错。阿姨不但没有生气,还耐心提示我找出正确方法,这样,既丰富了我的excel造表知识,又让我在造表中养成多思考,多动手的能力。真是太感谢这位阿姨了!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公司行政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今后若有机会再次涉足此项工作,我定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个工作平台中去继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回顾暑期打工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这种困难不同于学校所遇到的,我个人觉得比学校遇到的难题更上了一个层次。首先,找到一份工作都很难。想想也是,谁愿意找一个没有任何经验,而且还是想做短期的学生呀。我找过贴有“招聘启示”的店面。谁知道,当我说出我的原意后。本来笑面相迎的老板来个 180度大转弯,冷冷回应一句“我们这里已经找好了人”。鬼才信他的话,那启示明明是新的,而且店里面就他一个人,哪来的新人?陆续还找过别的工作,我甚至找过中介,但都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
打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十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开始,只恨自己“出道”太晚了,和他们比起来,好像我都老了。但是,慢慢的,我感觉到了世事的艰难。难以想象那些十几岁就开始面对社会的年轻人是怎么承受的,或许每一个青年都会羡慕还在上学的同龄人。现在我很知足,二十几岁还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一定要利用这个条件,路还掌握在自己的脚下,前面的路还很光明,我有信心走好以后的路,也一定会的。我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第一天上班,就面对种种规定。什么理成平头,什么穿工作服,什么把胡子剃了,最为可惜的是,我的处女须就这样没了。如果在学校,就算是执行也会打些折扣。而工作中,这就是命令。执行也要执行,不执行也要执行,除非你不想干了。虽然,领导也会说什么不要当面顶撞,私下可以单独解决,可是有用吗?现实吗?这些大多数都是空话。领导喜欢那种溜须拍马的人,而不是觐忠言的人。得罪领导意思的话很少有人说。
在工作中办事情还要处处小心,虽然不至于溜须拍马,但是,说话还要谨慎。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会终身记得的。那是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我坐在总经理的椅子上。这时,一位姓于的经理走了进来。我故意拿总经理的腔调说了一句:小于,随便坐。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但事后,那位于经理和我说,当时我弄得他很没有面子,祸从口出,如果我对别的经理说的那话,或许,我会惹来一些是非。想想也是,毕竟,他是我的上级,又有老总和几位经理在场,这样称呼很是不好。还好,于经理没有追究。
上下级关系,也完全不同于师生关系。我的实习经理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能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挣钱难,就算你认真的工作,合理的得到你的劳动所得都很难。老板总会想方设法的尽量少开给你工资,上班迟到扣钱,上班吃东西扣钱等等,这就是小老板的一个发财之道吧。这使我想起了《雷雨》里面的情节,周老爷为了不发给工人工资,竟然制造工难使工人丧生。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断过。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我总觉得自己不是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在一个人剥削人的旧社会,我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我也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之下。老板尽可能的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还会给一个经理一份工资的情况下,安排不止一份工作,最大限度的榨取他们的价值。难以想象如果始终这样过下去,我会怎么样去承受;难以想象那些同事是如何熬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不敢想,也不再想。毕竟,我不会是这个岗位的人,我还有时间,有机会去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新生活。
.Upq778 { display:none; }
新闻专业学年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十分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市**区**路**号**大厦
****区**路**号南楼二层 2.单位简介:《**新闻报》是**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电视台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我有幸在《**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电视台的《公益》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
六、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新闻报》《中国**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当我们站在旁边拍照发愁的时候。两位下地干活回来的老乡把车停在我们旁边,告诉我们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记录现场情况的时候,陆续有老乡过来主动告诉我们化工厂的情况和他们深受其害的感受。这条新闻完全是扫出来,这次经历告诉我:新闻不是没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会有的,而且会是很精彩的新闻。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我们老总给我们实习生每人一份人员的名单,包括在外面的记者站的成员,要求我们熟记。其实,当每位老师来报社的时候,你都能很热情很准确的喊对他们的名字,这会很快拉近你们的距离的。
在栏目组,有些工作可能我们不是很懂,但是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参与进去。来到栏目组当天,张老师告诉我,既然你来学习,那有什么事情,你就多参与一下,希望等到你实习结束的时候,能够觉得学到了点什么,没有白来。
栏目拍摄的时候,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主持人和摄像老师。主持人有时候要重复好多遍台词,天气冷也要穿着服装,有时候在户外一站就是一天,还要保持表情和音色,等到拍完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又累又冷了。摄像老师要跟着台上的小朋友跑,摇臂老更是不断要左右动,还要上下动,一遍遍的重复,直到导演说PASS了。
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很重要。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还要耐得住寂寞。当时我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三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掌握事情详尽准确的信息,挖掘事情和任务背后的东西,探究事件的内涵和本质。所谓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有耐心,细心,决心。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哎!今天起床的节奏就不对,一觉醒来六点半了!该死的闹钟没把我们叫醒。
匆匆忙忙的完成了繁琐的“起床工作”和我们的“阳光同胞”们开始了我们的阳光之旅!
为什么今早诸事不顺啊!在店里随便拿了个在货架上标记2元的面包,到收银台时就变成了五元五,这太“坑”啦!本来想和他辩论一番的,哎!想着按时去志愿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就这样抱着一肚子怨气“潇洒”的走掉了!
“春熙路到了.........”。终于到了,这个地方不在那么的陌生,一路上“姐姐(哥哥)早上好!”“嗯!来啦”......见证了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
今天我的工作是扶梯岗,“乘客您好!请握好扶手,注意脚下安全;搭乘扶梯时,靠右站立,左侧通行”这一句话我几乎能倒背如流啦!每两分钟我都会讲几遍,看着来来往往的乘客,喊着口号式的温馨
提示,早上的怨气依旧没有消去。
通往行政学院的列车接上了春熙路的乘客缓缓的驶出了春熙路。出事了!一个妇女带着女儿去逛春熙路,可刚刚下列车小女孩倒在了扶梯口(我的面前),这位母亲顿时惊慌失措了,她的心情我们可以从她的表情中看出来是多么的着急,这时站里的那位客务员也赶了过来,好几十秒了小女孩还是没有醒过来,母亲更加着急了,嘴角一直在呼唤着女孩的名字。随着,我蹲了下去下,用手掐住了女孩的人中和虎口,没一会儿女孩醒了,但是精神还是萎靡不振的样子,这时一位乘务员姐姐拿来了荷香正气液给小女孩服下了,由于地上太凉,我和女孩的母亲把她扶到了凳子上,女孩的母亲一直把女孩搂在怀里,她的表情还是和他的心情一样,看着这“紧张而温馨的场面”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不知道他的手到底咋样了!手术后每次打电话她都说好多了好多了。此刻,我真的好想看见我母亲的手,想知道她的手真实的情况!
过了很一会儿,女孩的精神恢复好点了!母亲带着女孩准备走了!来到扶梯口,母亲用虚弱的口吻对我说:“谢谢你了,小伙子!志愿者真好!”我知道这句话来至她内心最温暖的地方,因为,我看到了我母亲的影子。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母亲’再见!”
渐渐地,我的怨气也在“母亲”的背影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