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餐桌的嬗变
50年代农家人
早餐薄粥萝卜干
中餐麦粞饭煮韭菜
晚餐咸菜酱瓜加乳腐。
60年代前期闹饥荒
莴苣烧粥填饥肠
大头菜饭马铃薯
肚子常唱“空城计”。
70年代农家生活苦盈盈
男女老少肠胃少油水
买来猪油熬荤油
白梗米每人每月限购6市斤
籼米饭下肚不耐饥。
80年代农家生活得改善
温饱三餐有保障
逢到喜事摆酒宴
全鸡全鸭再来大甲鱼
大米饭吃得香喷喷
人人脸上泛红光。
90年代进小康
鱼肉荤腥不稀奇
多吃菜来少吃饭
婚丧宴席已一样。
自从跨入新世纪
餐桌菜肴日日翻花样
欲办酒宴只需菜市场跑一趟
海鲜河鲜肉美样样全。
六十年农家餐桌大嬗变
祖国农村面貌巨变之写照
农民生活脚踏楼梯
步步高。
小卖部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国营冰果
小孩子张开手,钢蹦儿发潮,有点儿热。卖冰果的把小孩子递过来的钢蹦儿揣进兜,小孩子递上来的眼光也用眼接住,自行车靠紧身体,扭过身,掀开车子后面的箱盖。小孩子的眼光一下扎进箱子,那些家伙隔纸往外钻冷气。小孩子捏稳冰果棍往下撕冰果纸,冰果粉色胴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与小孩子的目光里。冰果胴体半截送进小孩子嘴里,冰小孩子,小孩子美得眼发直。凉意在喉咙处,往下凉进食管、心、胃、肚子,往上一路上窜,凉遍后脖梗子,凉掉后脑勺。小孩子用舌头爱那胴体,生怕很快舔光。牙齿暂时闲住,残剩不多的冰果快从棍上掉下来了,小孩子才把所剩无几的冰果咬进嘴。咬冰果棍,想嚼尽渗入棍里的味儿。小孩子的口水往棍里渗。小孩子的心思在吃冰果上,眼里全是冰果,这个时间,太阳能觉出自己在天空移动了几下。小孩子觉得冰果吃完还有下次,还有明个儿,从来不想有些事的突然结束。冰果的叫卖声在村里终止,夏天结束,下个夏天还没到。要是起曝天,卖冰果的上午来。小孩子手里攥钢蹦儿在屋里起急,盼着卖冰果的喊声早点儿响。沉不住气,跑到院门口的路上,张望到村口。卖冰果的人骑自行车,车后面驼箱子,使者般连人带车带冰果箱子扎过来。卖冰果的人若是改道,奔别的村子骑跑,冰果!国营冰果!!的喊声渐远,小孩子的心会被这声音往外薅,冰果箱后面蘸红油漆写的“国营冰果”会把小孩子的眼拉出框。
小孩子来回在嘴里嗍喇,冰果一口舍不得咬。冰果嚼着吃太奢侈,没一个小孩干得出。
“国营冰果”到在近前,大人小孩还要问是不是国营的。卖冰果的无论喊出来还是冰果箱后面明晃晃写有“国营”,买冰果的就是不放心。卖冰果的说是,大人小孩才肯掏钱买。不是国营的,就好像是走街窜巷打把式卖艺的,卖它们的主儿,瞧上去眼发贼。吃的冰果再甜,也不是糖甜,搁的都是糖精。似乎国营的像坐地户,知根知底。卖国营的冰果的仿佛是有慈心善目的老者让他装上这东西给众人送好玩意儿来了,人瞅上去冰果吃上去没不放心的地方。我妈说我表弟拿五块钱买一串儿冰果遭糊弄,卖冰果的看我表弟几岁,给他拿一根冰果揣好五块钱故意没找钱。骑车跑掉,喊没喊“国营冰果”不得而知,当时冰果五分儿一个,最多一毛。除了拾元,伍元是大票儿,几岁的表弟郁闷到几岁无人问,这事儿,我妈当笑话讲了。几岁的孩子花五块钱买根冰棍,再没心没肺,不知道五块钱的冰棍咋吃的。我三舅初中毕业没考上重点高中,念初中,附加题一个班没谁做得上来,我三舅做对了小轻松。我三舅到我家,我爸帮忙给他锤巴了个箱子卖冰果。像要把他装箱子里似的,我三舅闷屈,半天没听他冒半句话,脸比箱子里的东西冷。箱子里层絮棉花,包好塑料布,我三舅推车出门,开始一场不情愿的出征。从县里批发一箱冰果回来,我三舅想在他姐家周围的几个屯子开卖,他不敢在他妈家的屯子操练,把脸往哪儿搁的事儿不可控制地往起翻。冰果!国营冰果!!始终没冲出我三舅口。冰果!!国营冰果!!!在我三舅肚子里打转,旋上口腔,蹭到舌尖。我三舅硬生生往下咽,喊五分钱一根!!更不可能。冰果!国营冰果!!五分钱一根!!!得一气呵成,不停顿,顺畅了,是一梭子,卡壳了,喊的、听的、想买的个个心里堵。我三舅堵得慌儿,箱子里的冰果没法沉住气,发软融化。我妈他姐临出门嘱咐过他三弟,卖冰果要喊别不好意思。这话我没必要往心里去,只当耳旁风。我肯陪我三舅走一天,就是惦记多吃几串儿冰棍。听说有的大孩子卖一夏天冰棍能挣一辆自行车,新车骑在路上,很牛气。自行车总得旧,车子崭新,但锃亮的车圈很快锈蚀,前程终归暗淡。我三舅推车看前面几步远处,我俩嘴各自闭牢,只允许气儿出入鼻孔。冰果卖出一根还是两根甚至一根没卖,我实在记不清,化了的冰果吃到嘴没有也没印象。我姑家表妹豪气,去我姑家,表妹带我到镇上批发两大袋冰果,冰果店的门脸儿上未见“国营”二字。冰果几乎没花样,冰凉棒硬就行,拎到我姑家吃个够。
大人不仅问是不是国营冰果,还讲价。国营冰果好卖,都拿私人冰果店当小作坊一个,似乎感觉小作坊还一个个偷偷摸摸在开。一个卖冰果的小子,身上的半截袖花哨,喊声阴柔,他来过我住的村子几次。记住他的怪动静,“国营冰果”往身体里凉的时日消失。河流向前流顺理成章,想不到某一天它干涸断流。县里正街马路牙子儿上摆有一台冰柜,冰柜旁一个老太太默不作声,有意无意打量行人。冰柜上有白色的“雪糕”二字,这个大家伙是漆有“国营冰果”几字的木箱子六个大不止。
优秀青年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桥上的记忆
**的**桥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十六日,**的民众都有“行**”的习俗。那万人空巷的场面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那一年,我刚毕业。满怀豪情,我来到了这座历史名城。在这之前,**给我的印象只有黄飞鸿和陶瓷;到了之后,这座城市跟我想象中的还是有点落差,并没有想象中珠三角城市的那种繁华,反而似乎因为年代久远而有点老态龙钟,缺乏生气。
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住在集体宿舍里,在扣除了吃住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钱剩余了,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的工作热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像一针兴奋剂,刺激着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不知疲倦地在办公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还要穿梭在**的大街小巷。
元宵节那天晚上,我约了同事们一起去行**,体验一下当地民俗的气氛。
一路上,人群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同济东路。有的是一家大小,扶老携幼,小孩太小了就骑在父亲的肩上;有的是呼朋友,有说有笑;有的是一对情侣,手拉手并肩而行……沿路有很多小摊,卖风车的,卖生菜,卖小吃,卖饮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人越来越多,我们随着人群逐渐靠**桥。快到桥头的时候,人多得你就算不走,也会被人群推着向前。终于挤到桥上,看到了“**”两个大字,又被人群推着从桥上走过。人群里开始有人往河里扔生菜,寄意“生财”。
过了桥,人群开始向各个方向散去。我和同事找了个小摊,买了个风车,也祈求明年顺顺利利。
生活平淡而充实,我们激情不减,日子一天天在忙碌的工作流逝。
工资升了,传呼机换成了移动电话,我也开始骑着佛斯弟牌摩托车在大街小巷里穿梭。
按**的风俗,“行**”要坚持三年,因此第二年的元宵节,我又和同事一起去“行**”。那一年,**市政府斥资修复**桥,因此人数比去年更多,不少道路都临时封闭,现场也有很多警察在维持秩序。我像去年一样,又买了一个风车。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离开了**,未能完成连续三年行**。但是在**行**的情景却一直萦绕在心头。
一转眼,离开**已经好几年了。
又是一年元宵。我在广州刚吃完晚饭,我的同事突然给我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我在广州,他说我来接你行**吧。说完就挂电话了。
一个多小时后,我就坐上了同事开的克莱斯勒汽车上。沿着一环路,我们快很就到了那条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汾江南路。华灯璀璨,人依然是那样多。
我们停好车后,顺着人群往**桥的方面走。
熟悉的场景,人群,小摊,风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容。但又有点陌生,一栋栋崭新的建筑,一排排璀璨的霓虹,无处不显露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繁荣。
挤过了**桥,我们还象以前一样,买了个风车。
上了车,同事说,我带你看看**的夜景吧。
车顺着东平河开着,“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行**的情景么?”同事忽然问起。“当然记得,不过变化太大了”“这两边的楼盘都是离开**这几年建成来的,那一座就是体育馆。一环通车了,地铁也正在建,我们以前经常去的那些旧工厂,现在是**最有活力的创意产业园……”同事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着。
河两岸的楼盘,透出万家灯火。偶尔有烟花升起,照亮了东平河,也映衬得不远处的体育馆格外漂亮……
几年前的一幕仿佛就在昨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好像过去了许久,只有行**的风俗依旧。
风从车窗外吹进来,刚才买的风车呼呼地转,似乎预示着年年风调雨顺……
中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计算机阅卷
**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结束,市直学校的阅卷点放在一职中和省泰中的计算机房。
第一天,语文、数学老师去阅卷;第二天,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老师去。
所有科目试卷均先通过高清晰度高速扫描机,以图像方式原原本本扫描到主数据库,分块切割后存储到评卷系统中。
系统自动将试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即选择题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判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非常客观。一台计算机1小时可以评阅3000份试卷。
主观题即非选择题部分则随机生成流水号发送到各评卷教师电脑上,由评卷教师评阅。
我们一般早上八点到达阅卷点。一人一台电脑,屏幕上有阅卷人的姓名。只要键入密码,你负责的一道非选择题就会跳到界面上。
选一下分值,选一下定值累加或自选累加就可以阅卷了。
这时的鼠标就会变成一支红笔的模样,你只要在对的地方左击一下,相应的分值就会出现在你点击的地方。
这时候的你需要睁大双眼,紧盯屏幕,找出正确的点,不停的左击、左击就行。
相应的分数会自动出现在相应的题目下面,一点也不会错。
如果不小心点错,可以撤销,也可以右击一下。右击会去掉已给的分数,在原来的地方出现一个红“x”。
如果是空白试卷,也只要右击一下就过。
如果想起来上一份试卷有地方改错了,可以点击“上一份”,上一份试卷会自动再次出现。
手上的试卷改完了,可以点击“下一份”,下一份试卷会自动跳出来。
如果是作文卷,必须看满4分钟,否则下一篇作文就不会“跳”出来。
一份试卷一般分一评和二评。意思就是:同一份试卷需要至少两个老师阅,得出x1和x2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经比较后,如果差值小于预期控制误差范围,则取其平均值。
如果大于控制范围,则把题目随机发给第三个阅卷老师,得出x3的分数。
这时再将三位老师得出的分数两两进行比较,如果其中最小的一个差值在预期控制误差范围内,则取其平均值。
如果再超过分差,电脑会自动传送给阅卷小组长重阅;如果小组长没有把握,或者出现争议较大的,就可以传送给专家组会审。
同一份试卷分发给哪些老师评阅,老师们相互间不知道。
小组长、专家组随时查看阅卷老师、阅卷小组的打分情况,通过曲线图的比较,作出全局性的平衡、调控,保证整个阅卷点评分总体一致。
最后,将主、客观题得分合成并进行成绩校验。
整个评卷过程评卷教师碰不到一张纸质答卷,只能见到扫描形成的高清晰的、没有任何多余标识的答卷页面图像。
不到两天的时间,市直学校的试卷可以全部阅完,第三天上午,各学校每个同学的各门分数全部出来,分发到各相关人员的邮箱中。
每个同学在班级、学校、市直的排名,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等等都会显示出来。
每个老师所教科目的均分,在学校、市直的排名,每道题的错误率等等的情况也都一目了然。
江苏省从20xx年高考开始采用网上阅卷,**市20xx年中考开始采用网上阅卷。
计算机阅卷真好!科学、合理、准确、高效!保证公平、公正!改变了传统的考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了阅卷速度,保证了阅卷质量;降低评分误差,实现了考试的公平;便于统计分析,确保信息的及时反馈!
过去,靠人工阅卷,同一份试卷由不同的阅卷教师评阅,误差在10分以上,语文作文相差20多分是正常现象。教育部有关专家曾对某地英语试卷抽查,发现误差竟达30分!就是同一个阅卷教师评同一份试卷(复评)也达到了26分的误差!
因为工作强度大,“90”秒钟看一篇作文!对竞争激烈的考生来说,有多少公平、公正?
好在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为网上阅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在的考生赶上了好时代!尊重科学、重视科学的好时代!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我县老年学校的老同志们追昔抚今,以自己饱经沧桑的世事阅历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抒写出一首首感情真挚、催人奋进的诗词: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建国六旬年,中华巨变迁。
农田高产创,工业胜从前。
公路通全国,神舟上九天。
国强民富裕,举世赞歌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六十周年同庆祝,炎黄儿女喜扬眉。
光辉岁月民臻富,美好江山国固基。
昔日雄狮沉睡醒,今朝骏马展雄姿。
中流砥柱全凭党,国力增强百代期。
欢庆建国六十周年
建国迎来六十年,全球晋祝寿祺臻。
天翻地覆山河壮,雨顺风调日月新。
建设辉煌招世友,交通发达富黎民。
祥开泰运千秋颂,喜祝中华万载春。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特色中华独树枝,坚持发展五洲知。
深层改革抓经济,大胆开放来外资。
昔日贫穷随水去,今朝科技震天驰。
迎来港澳归怀抱,奥运成功展笑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
泱泱大国数中华,水秀山清特产嘉。
先辈劈开强国路,后贤种植富民花。
六旬建设更容貌,四化宏图放彩霞。
构建和谐新社会,年丰人寿世堪夸。
沁园春·歌颂建国六十周年
建国于今,六十年来,四海赞扬。
看中华大地,蒸蒸日上,东南西北,百业荣昌,科技扬威,河清海晏,改革雄风促富强。
兴两制,喜金瓯璧合,事事呈祥。
乾坤无比辉煌,沐时雨春光黎庶芳,进小康社会,和谐构建,欢歌漫舞,喜气洋洋,虎啸龙吟,同声异口,共颂当今幸福堂,升平世。
愿江山永固,地久天长。
歌颂建国六十周年
自从来了共产党,拨开乌云见太阳。
推倒三山获解放,当家作主喜洋洋。
各族人民齐奋斗,同建家园乐安康。
共和建立六十载,祖国山河大改观。
各行各业齐发展,昌盛繁荣国力强。
改革开放政策好,男女老少致富忙。
新村建设乡乡有,水泥公路进村庄。
小康社会初实现,幸福生活万年长。
千言万语难说尽,一篇俚句表衷肠。
农家餐桌的嬗变
早餐薄粥萝卜干
晚餐咸菜酱瓜加乳腐
60年代前期闹饥荒
大头菜饭马铃薯
肚子常唱“空城计”
70年代农家生活苦盈盈
买来猪油熬荤油
白梗米每人每月限购6市斤
籼米饭下肚不耐饥
80年代农家生活得改善
逢到喜事摆酒宴
大米饭吃得香喷喷
人人脸上泛红光
90年代进小康
多吃菜来少吃饭
婚丧宴席已一样
自从跨入新世纪
欲办酒宴只需菜市场跑一趟
海鲜河鲜肉美样样全
六十年农家餐桌大嬗变
祖国农村面貌巨变之写照
步步高